先介绍一下个人水平,大一的时候四级550,大二六级490,其实心里知道自己词汇量高考水平都不如,想打赢托福这场战,必须下死功夫积累。
一战16
看完og,做了三套TPO的阅读和听力就上场了,其实考前看一篇阅读需要至少20分钟,正确率更是惨不忍睹。
二战20
我知道自己词汇量严重不足,但是背过一段时间红宝书,最大的感受是:完全机械地背毫无关联的一堆单词难度太高!所以每做完一篇阅读都会把里面每一个我不认识的单词抄在A4纸上。一开始一篇阅读可以有将近70个生词,一篇下来,答题---对答案-----理解-----查单词-----精读-----摘抄,至少一个半小时。以阅读为材料背单词的好处是有关联性,更容易记住单词,并且延伸到后来的写作可以运用它们。
这段时间背单词,一个最大的心得就是-----你要脸皮厚!一篇阅读70个生词,早上花半个小时看一遍,用荧光笔画出完全没印象的,红色笔划掉记住了的(可能没几个),晚上滚动,明天再来把没记住的重抄一遍变成2.0版本。我经常背到5.0版时候,才全部背完。渐渐地你会发现,经过这段最痛苦的时期,以后同样话题的阅读里面生词大大减少。(图一)
但在前两次考试中,我犯的最致命的一个错误就是,我是把全篇文章通读过后才开始,时间肯定不够
三战23
三战以前同样是玩命地背单词,除了这个项目,我开始把以前一、二战做过精读的文章打印出来重看,把忘掉的单词画起来,把长难句理出来划分结构,每天大声朗诵全文,读到几乎会背。(图2)
这样做了40多篇以后,我开始非常熟悉文章的脉络、架构:比如科技进步类的一般先介绍古时候的状况、困难,然后介绍新发明、带来的进步,带来的好处,总结意义或褒贬不一。
第二个额外的好处是,我在完全没有练习过口语、没准备过模板的情况下,口语从18升到了22。(不过大概我几万集的美剧也没白看)
但从20到23也确实说明我的方法已经遇到了瓶颈。如何利用我现有的英语能力在考场上一个小时内发挥出最高的分数,对于大四党来说迫在眉睫。
四战28
前面说的是一开始非常笨、需要坚持的积累方法,至于四战为什么得以逆袭呢,就是前面说的:找对技巧才能厚积薄发,而这个技巧是白杨老师的三弦阅读法。(对不起这是一篇运营狗写的心得,一不小心让它看起来有点像软广)
在四战以前,我阅读存在几个问题:
1. 不敢定位,通读段落才敢做题,于是时间不够,反而没时间、耐心读中心句、考点。
2. 每套必错3题单词,两个summary。
3. 个别长难句分不清主句,或根本读不通不知道在说什么。
4. 到第三篇的时候体力透支根本看不下去。
最后一个月的冲刺:
1. 定位的技巧真心不能通过一篇心得说清,但真正掌握好后,我在考场平均每段只看两、三句,很多时候我们选了错误选项恰恰是因为我们多读了不该读的句子,或者自己发挥想象猜测。
2. 镇魂单词要背!很枯燥,只背了不到600条。考前一周我用某app把TPO所有单词题刷了一遍。
3. 依然每篇做过的文章精读:总结错的题型;提取长难句划分,总结自己经常在什么句型下卡住;理文章架构。
4. 既然到第三篇体力不支,平时就一口气两个小时做六篇,到最后只做三篇的时候神清气爽(也是白杨老师支的招,感恩)。
说实话,这次上考场我知道自己的英语水平阅读也就是个26,成绩出来我真的明白这个道理:实力要有,但没有技巧,就没有办法在这短短的三个半小时时间里展现自己的全部实力。你词汇量语法超好,未必在一个小时里高正确率做完42到选择题;你国外长大,未必五分钟内听全一段学术讲座的要点;你和老外谈天说地,未必能在45秒内流畅回答“谁是让你获益最深的人”这种简单又深奥的问题……..
当然,空有技巧没有积累,一切也只是花架子。所以我依然会玩命地去积累单词,去死磕长难句,去每天听艳姐发的sss。考托福这事,有点像健身,一开始目标功利得很,经过了那些非人的折磨与彷徨,回头一看,不过又是一场修行,最后让你最觉珍贵的,不是那张成绩单,不是天天秀的好身材,而是自己的这一段成长。
希望刚入托福坑的你们,无论如何,厚着脸皮死撑着,坚持走下去。